96683a24576cef6a2c5fc04d82872f2c  

Reggio Emilia這個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兒童設計,就是所謂學齡前幼兒園、幼稚園到小學。(沒有錯,十年之後我還得再另外物色高中。)它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,義大利北方的一個小村莊村民們爲孩子設計的新式學習方式,最高宗旨是教養出尊重別人、有責任心、與社會社群連接的孩子。

和一般老師指導學生的方式不同,Reggio Emilia的主角永遠是學生,而老師、家長和環境是缺一不可的三角架,大家一同圍繞著孩子,幫助孩子一同尋找並發揮自己獨特的興趣。

Reggio Emilia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,從幼兒時期開始,他們就能用好幾百種「語言」不停的展現思想和進行溝通,像是語言、符號、肢體、音樂、色彩、寫作、演出等。每個孩童都有權利用任何「語言」學習和思考。

IMG_1121  

摒棄我們當年的黑板教學和筆記背誦,Reggio Emilia讓學生藉由觸碰、操控、聆聽、觀看等自然方式獲得知識,並學習和其它孩童共處並建立關係。學校絕大部分的活動都是project base,讓學生透過彼此合作,藉由觀察、假設、提問、討論,最後以自然而然但內化的方式達到了解與學習。

舉個例子來說,兔子吃紅蘿蔔這個我們理所當然的觀念是父母說的是老師教的,但其實可以這樣作。老師先問小小孩,你們覺得小兔子喜歡什麼,女孩子或許說「小兔子喜歡洋娃娃」、「小兔子喜歡草莓果醬」,男孩兒也許會回答「小兔子喜歡挖土機」、「小兔子喜歡吃蛋糕」,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很單純,他們會覺得自己最喜歡的就是最棒的,大家一定也都會喜歡才對。接著老師把小兔子抱來教室,讓大家拿了洋娃娃、果醬、小車子、蛋糕,和胡蘿蔔圍著小兔子,老師一放手,小兔子就蹦蹦跳到紅蘿蔔前啃了起來,然後教室此起彼落的響起「什麼!」「怎麼可能!」「為什麼不要我的洋娃娃!」「怎麼會不喜歡挖土機!」最後,利用討論和實驗證明兔子喜歡紅蘿蔔,而更重要的一門課-你的選擇未必是別人的選擇。

老師在這個體系之內扮演的是合作夥伴,他們負責設計符合孩子興趣的活動課程,利用提問來誘發學生思考,像是和孩童一同學習,而非只是觀察者。最後,用記錄 (aka Documentation) 代替成績單,而記錄的即是學生作品、圖畫、相片,目的是讓老師和家長直接貼切了解每個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情感、興趣,也可以作為未來衍生課程設計的參考。

drawing2    

和大龍分別閱讀了一些關於Reggio Emilia的文章,討論後發現它之所以那麼冷門,應該是因為它對於校園的規範嚴格。Reggio Emilia認為,環境就是第三個老師,教室和學校和社區必須完美結合,如此活化的環境可以幫助兒童實際的認識這個世界。它要求學校必須擺放大量室內植物和盆栽,建築物能透入大量自然光線,使用開放式廚房,每間教室均需要開門直通室外,各教室環繞中庭廣場,教室內佈置需要使用大量鏡子,照片,與學生作品,並時常調整擺放。

6a00d8341c629753ef01761774dc00970c-800wi

參觀了ELC的學校以後,我和大龍都有點著迷,除了不像校園但充滿穿透力的漂亮建築物,Reggio Emilia的確點燃了我們的一點希望。這個教學系統顛覆很多傳統,幾乎可以說是徹底捨棄學術擺中間這件事,但它想要培育出自信的孩子,快樂的孩子,能思考自己要什麼的孩子,而這剛剛好就是我和大龍對安安最初的期許。

說的直白一點,讓孩子去唸這所學校需要強大的心臟,畢竟十年以後轉入國高中,的確是有可能單子沒別人背得多,九九乘法背的哩哩拉拉,但是,我寧願選擇那個比較夢幻的想法,就是快樂自信爲我孩子之本,而這才是我想給他的充實童年和學習基礎。當然,我也必須有持續的信心相信,快樂有自信的孩子將來學什麼都快,不要和別人論輸贏,只要他是笑開懷的在前進著!

 

註:本篇圖片均取自網路,參考各地Reggio Emilia教學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a J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